译文
华阴山,自认为自己是很大的山。它身高百丈站在浮云下。
听说仙人将从那里来,我忙出迎风雨全不怕。
吹起洞箫,弹起瑟琴,周围仿佛有香气飘洒。
备上好酒,备上歌舞,今天乐迎不含一丝假。
玉女起身歌舞已多时,乐队伴奏热烈在吹打。
他们从西北方来,仙人们多驾着云雾,或乘云,或驾龙,场面十分壮观。
他们遨游于八方之外,来到了昆仑之山,那是西王母的居所,也是神仙们居住的金止玉亭。
来的人是谁呢?应是王乔赤松子,他们走进功德圆满家。
与他们一同欢宴,知道黄昏时分,大家围坐在一起,享受这难得的欢聚时光。愿这样的
气出唱,被宋人郭茂倩收入《乐府诗集·相和歌辞·相和曲》。李善注引《歌录》:“古相和歌十八曲,《气出》一,《精列》二。《魏武帝集》有《气出》《精列》二古曲。”曹操这三首诗都是游仙诗,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。
参考资料:完善
这首诗巧妙地编织了一个与仙人共饮、共舞、鼓瑟和鸣的梦幻场景,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长生不老、升仙之梦的深切企盼。诗中,华阴山以其“高百丈”的雄伟身姿傲立,浮云为之环绕,仿佛天然的华盖,为读者描绘出华阴山高耸入云的壮丽景象。而“出随风,列之雨”则预示着仙人即将驾临,他们以呼风唤雨的宏大场面,展现出超凡脱俗的仙人之姿。
当“吹我泂箫,鼓瑟琴”的仙乐响起,整个场景被欢愉和谐的气氛所笼罩。玉女翩翩起舞,持续了数时之久,而鼓乐之声则如“嘈嘈”般热烈,让人心潮澎湃。从西北而来的仙人,驾云乘龙,气势恢宏,他们的到来让整个场面更加热闹而和谐。诗人通过“何闾阁”、“何嘈嘈”、“何蓩蓩”三
齐桓公出猎,逐鹿而走,入山谷之中,见一老公而问之曰:“是为何谷?”对曰:“为愚公之谷。”桓公曰:“何故?”对曰:“以臣名之。”桓公曰:“今视公之仪状,非愚人也,何为以公名?”对曰:“臣请陈之,臣故畜牸牛,生子而大,卖之而买驹,少年曰:‘牛不能生马。’遂持驹去。傍邻闻之,以臣为愚,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。”桓公曰:“公诚愚矣!夫何为而与之?”桓公遂归。
明日朝,以告管仲,管仲正衿再拜曰:“此夷吾之过也。使尧在上,咎繇为理,安有取人之驹者乎?若有见暴如是叟者,又必不与也,公知狱讼之不正,故与之耳,请退而修政。”孔子曰:“弟子记之,桓公,霸君也;管仲,贤佐也;犹有以智为愚者也,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。”
魏文侯时,西门豹为邺令。豹往到邺,会长老,问之民所疾苦。长老曰:“苦为河伯娶妇,以故贫。”豹问其故,对曰:“邺三老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,收取其钱得数百万,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,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。当其时,巫行视小家女好者,云是当为河伯妇。即娉取。洗沐之,为治新缯绮縠衣,闲居斋戒;为治斋宫河上,张缇绛帷,女居其中,为具牛酒饭食,行十余日。共粉饰之,如嫁女床席,令女居其上,浮之河中。始浮,行数十里乃没。其人家有好女者,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,以故多持女远逃亡。以故城中益空无人,又困贫,所从来久远矣。民人俗语曰:‘即不为河伯娶妇,水来漂没,溺其人民’云。”西门豹曰:“至为河伯娶妇时,愿三老、巫祝、父老送女河上,幸来告语之,吾亦往送女。”皆曰:“诺。”
至其时,西门豹往会之河上。三老、官属、豪长者、里父老皆会,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。其巫,老女子也,已年七十。从弟子女十人所,皆衣缯单衣,立大巫后。西门豹曰:“呼河伯妇来,视其好丑。”即将女出帷中,来至前。豹视之,顾谓三老,巫祝、父老曰:“是女子不好,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,得更求好女,后日送之。”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。有顷,曰:“巫妪何久也?弟子趣之?”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。有顷,曰:“弟子何久也?复使一人趣之!”复投一弟子河中。凡投三弟子。西门豹曰:“巫妪、弟子,是女子也,不能白事。烦三老为入白之。”复投三老河中。西门豹簪笔磬折,向河立待良久。长老、吏傍观者皆惊恐。西门豹曰:“巫妪、三老不来还,奈之何?”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。皆叩头,叩头且破,额血流地,色如死灰。西门豹曰:“诺,且留待之须臾。”须臾,豹曰:“廷掾起矣。状河伯留客之久,若皆罢去归矣。”邺吏民大惊恐,从是以后,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。
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,引河水灌民田,田皆溉。当其时,民治渠少烦苦,不欲也。豹曰:“民可以乐成,不可与虑始。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,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。”至今皆得水利,民人以给足富。